-
四川汶川透闪石玉的宝石学性质与矿点地质特征
- 作者:yswhxh 发布日期:2023-12-01 15:3:28 浏览量:7164
作者:王建泉
四川汶川透闪石玉是与变质岩建造有关的区域热液变质型透闪石玉矿,从国内现有的玉石矿看,目前仅有产于四川省汶川县的透闪石玉具有其特点。所产出的透闪石玉,透闪石含量可达95%以上。淡绿至油绿色,色调艳丽,玻璃光泽,透明较好,是玉雕的优质原料。
汶川地属龙门山断裂带,玉石主要产于金川地层小区与九顶山地层小区的分区断裂附近的龙溪-渭门断裂带。断裂带总体走向为北东45-60°,倾向总体北西306-337°,地表倾角陡达60-75°,破碎带宽数米至几十米不等,具有典型的早期韧性、晚期脆性叠加的特点。断裂带一般可见明显断层破碎带,断裂结构中,早期糜棱岩呈透镜产出,晚期出现构造透镜体、强劈理化带、节理破碎带、碎裂岩化带等,总体均表现为逆冲,部分地段出现正剪切。
01、四川汶川透闪石玉的宝石学性质
四川省汶川透闪石玉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次要矿物是方解石和滑石;化学成分主要为CaMgs(OH)z(Si4O11)2。次要成分为CaCO3和Mg3Si4O10(OH)2等;晶系及结晶习性为单斜晶系;显微纤维变晶、斑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颜色均有米黄、淡绿至深绿、青灰和灰白等色;呈玻璃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折射率为1.610;摩氏硬度为5.5-6;密度是2.95-3.00g/cm3;放大检查可见纤维状变晶结构,黑色固态包体;表面有明显的星点状或丝绢状反光,部分有猫眼效应。
02、四川汶川透闪石玉矿点地质背景
四川省汶川所产透闪石玉有两处产地,一处位于汶川县银杏乡北约5km的玉石沟内,称为“西玉”或“灌县玉”;另一处位于汶川县龙溪乡直台山,称为“龙溪玉”或“岷玉”。
汶川县银杏乡玉石沟透闪石玉赋存于元古宙“彭灌杂岩”内的前震旦系黄水群变质岩组捕虏体中,岩性组合主要为石墨片岩、石英岩、绢云母片岩、斜长角闪岩夹大理岩。透闪石玉呈似层状,赋存在大理岩透镜体中,上部被黑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覆盖。含玉大理岩呈白色,中-厚层状,主要为方解石、透闪石等矿物组成,透闪石夹于其中,之间界线不清。玉石沿层理呈脉状、豆荚状、透镜状、云雾状产出,块度较小。玉石呈绿-青白色,致密块状,部分具细晶粒状结构、微透明。
汶川县龙溪乡直台山透闪石玉,主要赋存于巴颜喀拉地层区马尔康-玛多分区之金川地层小区志留系通化组中,经区域动力变质作用而形成透闪石化大理岩、透闪石玉。主要岩性为中浅变质的灰绿色、灰色、深灰色绢云母千枚岩、绢云母石英千枚岩、绿泥石绢云母千枚岩、白云母微晶片岩,夹灰至深灰色薄至厚层状结晶灰岩或灰色薄至中层状岩屑石英粉细砂岩。
03、四川汶川透闪石玉矿点地质特征
汶川县银杏乡玉石沟透闪石玉产于龙门山断裂带附近,玉矿体赋存于结晶灰岩夹透闪石片岩、变质火山岩、变粒岩和炭质千枚岩的顶部,与下伏深灰色结晶灰岩为平行不整合。矿体由灰白色中厚层状透闪石化大理岩夹少许灰、白相间的条带状、斑花状大理岩及透闪石岩组成,向南北两端减薄至尖灭、呈扁豆状产出。
汶川县龙溪乡透闪石玉主要富集在上部靠近变火山岩一侧3-5m内的灰白色质地较纯的大理岩和夹层中,呈薄层状、透镜状、眼球状产出,大小各异,一般长8-30cm,平均10-20cm,最长者可达100-200cm。矿体经受了由南北向剪应力所造成的左旋剪切或反时针旋扭和挤压,褶皱、断裂与破碎发育,沿裂隙经常有玉石透镜体或薄层。
四川汶川透闪石玉的产出形态严格受差异运动的剪切破裂面的控制,玉石块体平行滑动面发育且具颜色分带现象,在靠近滑动面的边界处常为色绿质好、结构更为致密的薄层状玉石。而在边界面上平行剪切滑动方向常发育透闪石、白云石和方解石的纤维束,表面常较光滑。但垂直于滑动方向,表面就显得凹凸不平,表明动力变质与热液蚀变均对玉石的形成产生影响。
04、四川汶川透闪石玉的应用历史
5000年时,古蜀先民制作三星堆玉器的原料就是使用的四川汶川的透闪石玉。1929年春天,广汉南兴乡农民在月亮湾的月牙形台地上清理水沟时,偶然挖出玉石器400余件。数年之后,这批玉石器流入市场,“广汉玉器”从此名噪一时。1933年第一次正式发掘,数百件玉石器物的出土,堪称中国近代考古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从第一次正式发掘到现在当地农民工作时也过发现大量玉凿、玉璋、玉琮、玉虎等物,也均是使用的四川汶川的透闪石玉。